領導就是要處理好各方面關系
發(fā)布時間:2014-09-22 瀏覽:3458
導讀:每個人都可以作為一個領導者,領導力的形成與后天有關,“領導力是天生的”,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的院長張新民認為這句話是錯誤的,他認為“領導力是可以后天塑造的”,下面我們來看看張新民自己總結的領導力“秘訣”。
“‘領導力是天生的’,這句話是錯的?!睂ν饨?jīng)濟貿易大學副校長張新民開門見山拋出了自己的觀點。1962年生人的張新民在37歲就擔任了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的院長,期間被評為“中國十大最受尊敬商學院院長”;2009年,47歲的他又被任命為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新民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會佐證“領導力是可以后天塑造的”,在實踐中,他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領導力“秘訣”。
互動話題:領導者如何內心不設防?
領導力培訓選外部還是選內部?
領導力是什么
在闡述“領導力是什么”這一概念之前,張新民講了一個小故事。一個年輕的學院院長剛剛上任,為了搞好工作,他拜訪了多位他很敬仰的前任領導請教如何開展工作。有人跟他講,你“應該”怎么樣,有人建議,你“要”怎么樣,還有的竟然幫他專門從國外的學術文章里摘錄出關于領導力的文獻讓他好好研讀?!斑@些人都把怎樣做好院長當成了一個學術問題來研究了”。于是,張新民告訴這個年輕院長,領導力就是組織協(xié)調能力。要做一個好院長就要處理好幾方面的關系:第一,和校長的關系,也就是和上級的關系;第二,和職能部門人員的關系,即橫向業(yè)務關系;第三,學院內部和校外學院(同行)的關系?!背酥猓瑥埿旅裾J為,大多數(shù)領導者都是領導力與執(zhí)行力的統(tǒng)一體,對上是執(zhí)行力,對下就是領導力,兩個概念不能割裂開來討論,只不過在不同的層級對兩種能力的要求標準不同而已。越往下層的管理者執(zhí)行力的要求多一些,越往上的管理者領導力越強,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
在處理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對下的“領導力”更多時候體現(xiàn)在處理好組織內部的各種關系:如何用人、待人。張新民做事遵循幾個原則:個人好惡與組織需要分開;構建合理的人員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兼顧局部與整體利益關系;對下屬自身利益的合理關切予以足夠重視并盡力滿足。
“作為一個組織的一把手,是代表組織在行使職責,因此,我可能個人感情上很不喜歡一個人,但從組織行為的角度,我需要用這個人,就會提供他充分的發(fā)揮空間和機會。”張新民的領導力“秘訣”之一就是,有容人之度。從用人識人的角度來說,領導者要放下“心防”,敢于用有能力的人。另外,在管理層組合中也有年齡和性別比例限制。比如一個七人的領導班子,超過一把手年齡的人數(shù)不能多于三個,否則會影響工作執(zhí)行效率。
關于領導力,傳播最廣的一個概念是領導力即影響力。對于這個說法,張新民表示了不同看法:“有的人毫無影響力但是他有領導力,有的人影響力非常強但是他沒有領導力?!北热?,一些人很有學術能力,也有學術影響力,但是他不擔任行政職務可能就沒有行政領導力,而有些人因為被賦予了行政力,相應地也就具備領導力,雖然他可能沒有多大的影響力。在這里,張新民定義的領導力是跟職位、權力相關聯(lián)的能力。當然,他也認為,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領導力和影響力合二為一。
領導力中的“德性”也可以被約束出來
在組織管理中,領導者必然會面臨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的關系問題。在要不要追求個人利益的追問中,張新民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要追求,但在追求的過程中,要保證個人利益與組織利益的一致?!币粋€組織領導者首先應該具備的就是責任感和使命感。
而要具備責任感和使命感就涉及到一個人的“德性”。“有些人在沒有走上領導崗位之前,他的一些毛病可以隱藏,或者是表現(xiàn)得不那么突出,但是一旦走向領導崗位,原來的毛病就會呈幾何級數(shù)放大?!睆埿旅裾f。
那么這種屬于特質、德性的東西可以培養(yǎng)嗎?張新民肯定地回答:“德性也是可以被約束的。”所謂“好的制度能把壞人變成好人,壞的制度能把好人變成壞人”,就直接說出了一個組織監(jiān)督、制衡機制的重要性。
“企業(yè)里有監(jiān)事會,有內部審計機構,學校也一樣,有教授委員會,它對行政權力和領導者的肆意妄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監(jiān)督、制衡的作用?!睆埿旅裾J為,一些領導者敢“干壞事”的原因就是決策不透明。
“監(jiān)督不是讓人干好事的,是讓人不干壞事的?!睆埿旅裾f。他強調,不干壞事并不等于干好事,不要以為監(jiān)督能解決所有問題。在領導團隊的組成中,應該有意識地容忍那些“挑剔”,甚至是“反對派”,因為他們會經(jīng)常提意見,從另一角度來督促領導者“潔身自好”。
領導力需要自我修煉
領導力,就像“內功”一樣,需要不斷地修煉。外部的培養(yǎng)、監(jiān)管機制都要通過內心的“覺悟或者感悟”來完成能力的提升。張新民,從一個普通的會計系講師,到商學院的院長,再到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的副校長,他總結自己“除了一些‘水到渠成’的機遇外,更多地靠的是自己的努力和學習。”
所謂機遇總是留給準備最充分的人,張新民就是一個善于“準備”和積蓄力量的人。1989年剛剛研究生畢業(yè)進入對外經(jīng)濟貿易大學任教的張新民并沒有太多的管理經(jīng)驗,更不用說領導力。當年學校運動會上工會主席的精彩演講,讓臺下的張新民敬仰之余浮想聯(lián)翩:“如果是我,能講成這樣嗎?”十年之后的1999年,37歲的他成為學校最年輕的學院院長。
學習來自各方各面,不同風格領導者的管理得失、有經(jīng)驗的同事傳經(jīng)送寶以及向身邊同事學習、傾聽他們好的建議等都可以成為提升自身領導力過程中的學習內容。在他剛擔任商學院院長期間,一位副院長建議他應該對學校合并過來的其他單位的老師在福利待遇上一視同仁,實行同等待遇。他果斷采納,他并沒有因為遵從下屬意見而覺得有失面子,“我認為他說的是對的。領導者的威信,并不體現(xiàn)在是否聽從下屬的建議,而是在于是否具備判斷和做出恰當決策的能力。”對于張新民來說,副院長的意見是自己學習和提升領導力的一個途徑,最終領導者要具備掌控全局的“定力”。“作為領導者,要在不同的意見里始終保持清醒,明確正確的方向,能夠把各種信息過濾掉以后形成一種符合整體的東西?!睆埿旅袼f的,就是決策力。